尝试时光统计的乐趣

尝试时光统计的乐趣(随笔)

太行飞剑

最近得到一本好书,是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书中用不少的篇幅介绍了前苏联昆虫学家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以下简称柳比歇夫)如何通过他所独创的时间统计法在一生中做出惊人的成就。我在30岁以前,曾经在工厂的工会图书馆里看见过这本书,书的名字叫做《奇特的一生》,当时因为年龄小,感觉时间还多着呢,没有引起我足够的重视。而这一次看到介绍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看看柳比歇夫一生中对人类的生物学和其他科学做出的贡献。相比之下,自己已经度过了60多年的时光,却没有什么贡献,深感自己是在虚度时光。于是乎,决定用时间统计法,记录自己对未来时间的利用情况。下面就是我2019年3月10日到3月19日这十天的时间利用统计表。

 

日期 学习与工作内容 实际耗用时间(小时) 备注
3月10日 1读书学习《把时间当朋友》

2编制电子商务表并填写数字

3浏览网页

1

1

0.5

合计2小时30分钟
3月11日 1电子商务需求分析报告

2给《当代文学》编辑稿子

2修改需求分析报告

3写作《两代人的毕业歌》

2小时10分钟

1小时30分钟

1小时20分钟

2小时30分钟

合计7小时30分钟
3月12日 1程序员需求调查

2编辑曹淑慧的稿子

3浏览网页

2小时10分钟

30分钟

1小时

合计3小时40分钟
3月13日 1充实修改论文

2联系发表事宜

3处理电子邮件回复编辑信息

2小时30分钟

30分钟

30分钟

 

合计3小时30分钟
3月14日 1接到论文录稿通知,最后修改润色

2编辑散文一篇

30分钟

30分钟

合计1小时
3月15日 1启动第二次网上调查

2撰写第二篇论文,联系发表事宜

2小时30分钟

2小时50分钟

合计5小时20分钟
3月16日 1撰写论文

2读书

3下午修改论文

2小时30分钟

30分钟

2小时30分钟

 

合计5小时30分钟
3月17日 1修改小说投稿《莽原》

2为《文教资料》写稿

1小时40分钟

1小时40分钟

合计3小时20分钟
3月18日 1写作《朋友》散文

2给《经济论坛》修改稿子

3整理家教方面的资料

4给经济论坛编辑打电话

1小时

3小时

1小时

10分钟

合计5小时10分钟
3月19日 1修改小说《草原春意浓》

2回复邮件,给文章加小标题

3构思《奔跑的兔子》列出提纲

2小时20分钟

30分钟

40分钟

3小时30分钟
  10天合计   41小时平均每天工作4小时6分钟

总结以上统计表中的记录,我在10天中完成了以下工作:

  • 读书158页;
  • 撰写论文三篇共计14000字,主要是给《经济论坛》和《文教资料》两个刊物投稿;
  • 编辑散文稿子四篇,主要是给网站和纸媒编辑稿子;
  • 撰写散文一篇2500字;
  • 修改并投稿中篇小说一篇25000字,投稿到《莽原》纸媒;
  • 构思新小说一篇,提纲1500字;
  • 另外完成了与编辑部沟通,回复电子邮件,和给编辑打电话等事务性的工作。

从自我感觉上看,感觉自己并没有浪费时间,还是比较好的利用了时间。但是仔细分析一下每天24小时,睡觉8小时,吃饭休息和锻炼6小时应该够了,还有10小时的时间,很多人工作十几个小时,而我仅仅有效地利用了4小时6分钟,其余的时间都白白流失了。上帝给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这个时间限制基本上在胚胎形成的时候就基本上决定了,后天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医疗条件等对上述数字进行了修改,但很有限度。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情呢?这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有效率的利用时间,和时间做朋友。

以前,也经常听人们说,时间是宝贵的,古人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但是我们知道计算金钱的会计早就有了,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而计算时间的统计方法却一直不被人们重视。如果我们都能将时间当做金钱一样来计算,那么我们就会很好地利用时间了。

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由于手机和微信深入了人们的生活,所以时间被碎片化。人们不停顿的刷微信朋友圈,看垃圾信息,结果很多时间都被浪费了。有些人碌碌无为空活百岁。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无知空活百岁”有的人虽然生命不长,但是却为人类做出了很多贡献。这是为什么呢?就是有效地利用了时间。比如;比如柳比歇夫生前发表了七十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广为翻译出版。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五百多印张。五百印张,等于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柳比歇夫的遗产包括几个部分:有著作,探讨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家,谈到他一生的各个阶段以及彼尔姆大学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这些都源于柳比歇夫对时间的有效利用。

人生本身是悲剧性质的,我们哇哇大哭着来到这个世界,可见我们并不是很喜欢这个世界,而是对未来世界充满着恐惧,只有母亲的怀抱,让我们想起没有出生的那个世界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心跳声,它给了我们安慰。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决定,我们最后的结局是要离开这个世界的。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时间是有限的,那么有什么能证明我们曾经来过这个世界呢?大部分的人是无法证明的,就是自己家的子孙,自己的儿女,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把我们忘记。唯一可以能证明我们来过的东西就是优秀的作品。比如:《红楼梦》可以证明曹雪芹的存在;《复活》可以证明托尔斯泰的存在;许许多多优秀的文学家可以用他们的作品证明他们曾经来过这个世界,曾经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过贡献。那些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等都可以用他们的伟大发现证明这一点。而我们如果能写一点叫子孙后代记住的作品,能够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点贡献的话。唯一应该珍重的就是时间。所以,和时间做朋友,是我们明智的选择。

于是我决定用时间统计法计算自己对时间的利用程度,很成功地安排和控制时间的利用,争取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做了上面的尝试,感觉效果很好,于是推荐大家都来看看柳比歇夫的奇特一身,看看张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

在我们周围,总是听见人们说“忙”,但是一天中真正能够摆到桌面上的,有效果的工作时间是不多的。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做没有意义的事情。看朋友圈,都是垃圾信息;朋友聊天,都是“张家长李家短,七只蛤蟆,八只眼”。更别说打麻将,玩扑克,坐着发呆了。

鲁迅说,他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写作的。如果我们能把别人刷朋友圈的时间用来写作,那是多么好啊!特别是一些老年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呢?为了跳舞,为了旅游,为了吃饭?还是为了造福子孙?目前许多人说:“活着才是硬道理”似乎一切都是为了活着,为了领退休金。甚至有些人已经成了植物人,家人也要用营养液保证他不死。这样的空活百岁,意义何在?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做有意义的事情,为人类,为国家,为家庭,为子女做有意义的事情,如果有一天成了行尸走肉,那么应该选择“安乐死”。当然这个大前提是没有科幻世界里所说的永生,即用高科技的方法保留精神上的个体人类永生。或者叫机器生物人。如果人类的科学技术达到人类个体永生的程度,那么我们就可以做更多对世界甚至是宇宙有意义的事情。这样我们就会像高尔基、巴尔扎克、莫泊桑他们一样把名字留在人类文学史上,那样或者才有意义。对人类有意义。

那些都是遥远的事情,从活在当下的角度讲,我们只有抓紧时间做更多的事情。做更具有特色的事情,做对人类进步有益的事情。这一切都需要合理地安排利用有限的时间。我从现在开始做起,可能有人说:“晚了,早干啥啦?”我说:“对时间的觉醒,什么时候都不算晚。抓紧时间从当下开始……”

“尝试时光统计的乐趣”的一个回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